作者戴西.魏德蔓(Daisy Wademan)收錄了15則哈佛商學院教授依傳統在結業最後一堂課中講述的生活故事與哲理,整體的編排分成四大類,分別為『開拓視野』、『管理自我』、『領導他人』、『建立原則』,內容談到人生的定位思考、生涯規劃的思考、如何與人共識、領導他人及做人做事的良知…等,頗具有啟發性。儘管作者在前言認為書中一貫的主題是“身為領導人應當如何創造更美好的優質生活”,而個人認為書中所帶出的經驗更是人生的指引。也許,你曾有過的一些疑惑,諸如:人生的意義與成功的定義是什麼?生活與事業如何平衡?在混沌不清的狀況如何決擇?…等等的問題,或許它可以為你帶來一些省思!又或許你會感覺心有戚戚焉吧!用不同的觀點研讀每一個故事,它可能可以給你不同的感受!

  以下提供幾則章節故事的簡介給各位參考!有興趣不妨逛一趟書店,買一本好好享受書中所能帶給您的體驗囉!畢竟人是容易遺忘的動物,幾年後再讀它一遍時,也許因為人生的經歷不同了,又會產生新的想法....

1. 跌倒就站起來
翟庫馬(Jai Jaikumar)教授在年輕時,酷愛登山,在挑戰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時,出了意外跌落山下,骨盆斷裂、雙腳脫臼後,一連串的幸運降臨在他身上,也遇到了一位不求任何回報的救命恩人,而使他逃過一劫!
【思考】我們能擁有今日的一切,除了靠著自己的努力外,還需要一些運氣與他人的成就,若能心存感恩,造福他人,將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加有意義!

2. 鳥類標本
雷波特(Jeffrey F. Rayport)教授求學時期,一個動物學的期末測驗題目是被一只麻布袋罩住,只能瞧見兩根細腿、一對爪子與幾根羽毛,據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推斷該鳥的屬名、種名、遷徒模式、溝通方式…等。有個學生當場不滿考試的內容,憤而離席…
【思考】很多時候,當我們面臨抉擇、需要採取某種行動時,通常面對的也都是手邊的資訊有限,尤其在面對多變詭譎商業環境,不也是靠著過去的經驗及一些資訊而下決策嗎?重要的是我們選擇自信的面對或逃避呢?

3. 表裡如一
泰德羅(Richard S. Tedlow)教授在剛進哈佛教書時,觀察資深教授上課的方式,以建立個人的教學風格,其中有一點是應該與學生保持距離呢?還是坦然的讓大家了解自己?泰德羅認為應該“保有自我”,在某一次午餐中,位高權重的艾索斯教授卻認為不需要保有自我,而要“表裡如一”,書中以對比的方式,舉例卡內基與伊士曼兩人在在面對公私間的態度與做法上的不同。雖然伊士曼做得表裡如一,但其曾說過「四十歲前沒有笑過」。
【思考】您是否屬於公私分明,不希望與同事分享自己,無形中少了一個可能結交到能敞開心胸暢談的好朋友呢?

4. 黑白觀念
麥可羅(Thomas K. McCraw)教授的父親長年服務於羅斯福總統時成立的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由於共和黨的艾森豪即將入主總統寶座,同事們氣憤、擔心不知艾森豪將如何處置該單位,大家也都預期不會有好結果,然而,派遺來的新局長-傅高(Herbert Vogel)不但維持該機關的運作,並大幅提高了經營成效。
【思考】每一個人的背景與經驗都會影響對於事情的看法,需要藉由省思,清楚的了解自己盲點,才能避免做出錯誤的決策。

5.兩樣損失
寇夫曼(Stephen P. Kaufman)教授剛升任製造公司的業務總裁時,某次在研究人力配置置時,發現過去在相距不遠的兩個城市,分別設立了營業所,帶著疑惑請教該部門的副總裁後的兩個星期,副總裁無預警地關閉了其中之一的營業所。
【思考】 升任高位時,由於頭銜與權力的改變,讓我們講話時變得更有份量,無形中卻可能掩沒了實際的問題,而不自知。頭銜也可能因此讓我們能夠享受更優渥的待遇,以致於終日迷失在金錢與權力的追逐遊戲之中。此時,也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回到家裡後,我們還是媽媽眼中的小孩子,可能偶而會陪著老婆逛街、上菜市場的丈夫,遭到青春期叛逆兒女頂嘴的父親…。

6.校友聚會
貝爾(David E. Bell)教授奉勸學生,不要參加校友會,因為它會無意的讓我們互相比較,而忘了自己的理想與抱負,進而改變生涯規劃的方向。
【思考】 人比人氣死人!我們是否能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要被外界的環境所影響呢?

7.莎拉的故事
波恩(H. Kent Bowen)教授的母親莎拉是個生長於小農家的聰明女子,十來歲就讀遍了鎮上的每一本書,並且代表同學畢業致詞,十四歲時,接管父親的農場,將賺來的錢幫助三位哥哥大學學業,高中畢業結婚後,就負責教養八個兒女及一個寄養兒童,偶而也會幫忙輔導鄰居小孩課業上的問題。還不滿四十歲,丈夫就死於心臟病,使得她必須單獨挑起養家活口的擔子,考慮到還有五個年幼的孩子需要人陪伴與照顧,因此多才多藝的莎拉選擇了一個清潔女工的差事,雖然收入薄,但可以天天照料放學回家後的兒女。
【思考】有些人犧牲奉獻,是為了成就別人!傾聽自己的心聲,問問自己!我們所要追求的成功是什麼?

8. 人生好比賽車
賴林(Henry B. Reiling)教授說明過去多次針對學生所做的研究,發現學生在校的的成績跟未來的成就似乎沒有瓜葛。短期而言也許有點牽連,但長期來說是完全無關的。認知心理學家特曼(Lewis Terman)著名的研究-『特曼個案』,他在1921年的研究結論是先天智力是預測未來成就的重要指標。不過後續的研究認為成就最高與最低的特曼個案中,兩者之間的成就差異極大,但智商卻幾乎等高,而成就高的人則多了兩項特質-具備高度的自信和毅力。賴林博士認為成功需要多項條件的配合才能達成,就如同一場賽車,除了要有馬力最強的引擎、精良的駕駛技術、判斷力、靈敏的煞車、穩定的避震系統、一路衝到底的大油箱、維修人員…等。
【思考】 一時的輸贏並不代表永遠的輸贏,如同龜兔賽跑,有人贏在起跑,卻輸在終點,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忍受挫敗、突破困難,持之以恆的邁向終點。

參考資料來源:
  • 記得你是誰(戴西.魏德蔓 著/譚家瑜 譯/天下雜誌 出版)
  • 數位閱讀雜誌下載資訊-參加校友聚會的忠告
  • 博客來網路書店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